科技日新月异,人们不再需要事必躬亲,可以利用电脑帮忙分担许多事情,而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(witness system)」正是将医疗科技与IVF(试管)疗程进行结合的完美案例!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」乃以晶片为媒介,用以辨认胚胎员当下所操作的检体是属于哪一位患者,且一次只能处理一对夫妻之检体;若是辨认到配对错误,就会立即发出警示并留下纪录。此系统可避免胚胎师在作业时误认病人检体的状况,相较于利用人力再三确认的传统方式,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」更具效率并准确地完成IVF患者的配对。
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」精准掌控试管疗程的步骤与时间
除此之外,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」可确实记录IVF疗程中每个步骤之时间,提供更完整的资讯,经分析后可掌控各步骤的操作时间,并有效改善IVF成功率。在大部分IVF疗程中会利用贺尔蒙来刺激卵泡发育,而与自然排卵周期不同的地方在于:经由贺尔蒙刺激可使更多卵泡发育成熟,但每一颗的成熟度却各不相同。而在卵子取出后(Oocyte pick up,OPU)会将包覆在外层的卵丘细胞(Cumulus Cell)进行移除(Denudation,DU),随后利用「精子显微注射技术 (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, ICSI)」将精子送入卵子中。而这些步骤之间会间隔一段时间,因为有研究认为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可以使卵子被活化,进而有更好的发展潜能[注1]。而间隔时间的长短在过去被广为研究,太短无法使卵子被活化,太长则会造成卵子随着时间而老化,降低其发展的可能性。
相关研究论文发现:破卵针到ICSI的间隔在42小时内,怀孕率达高峰
(1):破卵针到OPU的间隔时间一般建议是34至38小时之间,这是为了确保滤泡发育的完整性以及卵子的成熟度,还可以避免自发性排卵的风险。有研究将受试者分成两组,分别是间隔小于36小时与超过36小时,并观察两组间的临床结果,数据显示:间隔超过36小时的临床怀孕率会显著大于间隔少于36小时的组别;
(2)再来探讨OPU到DU的间隔时间,研究认为:卵丘细胞可帮助卵子抵御氧化压力的伤害、增加卵子的成熟度与其发展的可能性。 2018年,有一篇研究在探讨此段时间对于临床结果的影响,但无论是短时间(<1小时)或是长时间(3~5小时),对于坏孕率、临床怀孕率与活产率都没有显著影响;
(3)有关OPU到ICSI的间隔时间,数据显示:此段间隔时间每增加1小时就会导致临床怀孕率降低7.7%,表示成熟卵子在体外老化会显著影响之后的怀孕状况;
(4)一篇研究则是同时探讨OPU到DU以及ICSI的间隔时间,而此篇研究更严谨,利用统计的方式排除掉会影响到临床结果的因素(例如:女性年龄、BMI、取得卵子数、精虫的取得方式等),结果显示:OPU到DU的间隔时间越长累积活产率越高,然而OPU到ICSI间隔时间越长,则累积活产率越低,OPU到ICSI间隔须确保于6小时内完成。
虽然每一篇研究论文所得到的结果对于临床影响可能不尽相同,但可以从这些研究中统合出一个结论:破卵针到OPU的间隔时间超过36小时,可以增加在体内卵子的成熟度。假若少于36小时,则可以藉由增加OPU到DU的间隔时间去促使卵子在体外更加成熟,而破卵针到ICSI的间隔时间不要超过42小时,怀孕率在37至42小时会达到高峰,若时间再延长就可能导致卵子开始老化,进而造成怀孕率开始下降。
具双重检查功能的「智能监控管理系统」能避免操作时间过长影响胚胎发育
将科技与IVF疗程进行结合,除了可以避免人力因长时间作业疲劳而搞混胚胎的情况之外,程式内建置整套IVF疗程的步骤网,当胚胎师在进行操作时,程式会藉由晶片辨认目前进行到哪一个步骤,萤幕上会显示接下来应该换什么步骤,整个疗程照着正确步骤进行;若有错误或遗漏,系统也会发出警示,不仅可以协助胚胎师进行双重检查,也可以同时纪录并控制操作所花费的时间,避免操作时间过长影响胚胎的后续发育。